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指南-1. 前言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人类经历了两次信息革命的浪潮。

  • 第一次是互联网时代的兴起,将世界各地连接在一起,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

  • 第二次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程序的普及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交流、获取信息和进行商务活动。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正站在另一个信息时代的门槛上。这是一个更加智能化、更加联系紧密的时代,它将重新定义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塑造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关系。

  2022年11月30日,OpenAI发布了ChatGPT:一个基于生成式预训练Transformer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GPT)技术的语言模型。

  一经发布,ChatGPT 就在市场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月活跃用户数在接下来的两个月迅速突破一亿,打破了互联网行业的用户增长纪录,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

  然而,ChatGPT的出现只是一个开端。

  随后,GPT-4、Alpaca、Bard、 ChatGLM、LLaMA、 Claude、Gemini等大语言模型相继问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这一趋势预示着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大语言模型涌现,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体验,进而改变我们与科技互动的方式。

  这一变革的兴奋之处在于,我们或许正处在人类历史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起始阶段。

  这一次,不再是机械化、电气化带来的变革,而是智能化、自动化的革命,将重塑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然而,这种变革也带来了焦虑。

  大语言模型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改变各行各业,特别是泛内容产业的规则、生态和格局。

  泛内容产业是一个多元化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编程与软件开发、自媒体与内容创作、娱乐内容制作和传播、游戏开发和运营以及教育内容制作和传播等。

  这些领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以适应智能时代的到来。

  2023年11月,OpenAI的创始成员Andrej Karpathy提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观点:未来,大语言模型极有可能发展到与当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地位相当。

  他形象地比喻说,我们可以将大语言模型及其周边生态系统看作一种崭新的操作系统。

  大语言模型就像计算机中的*处理器,它的批处理大小相当于CPU的核心数,而每秒处理的 token数量则相当于CPU的主频,以Hz为单位。这些参数决定了模型的计算能力和处理速度。而语言模型的上下文窗口大小则相当于计算机的内存大小,它决定了模型能够同时考虑的信息量和短期记忆的大小。

  外部数据在语言模型中扮演着长期记忆的角色,类似于计算机的磁盘。这些外部数据的组织方式就像计算机磁盘中的文件系统一样,它们存储和管理着模型需要的信息,供其随时调取。此外,语言模型接收和输出的文本、音频、视频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它们是模型与外界交互的媒介。

  最后,大语言模型不仅可以与其他模型进行网络通信,还能够通过浏览器访问互联网上的信息,以及利用外部工具执行传统的计算机操作。这种广泛的联接和应用使得语言模型在信息处理和应用方面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能力和灵活性。

  LLM as OS, Agents as Apps: Envisioning AIOS, Agents and the AIOS-Agent Ecosystem_论文的作者也持有与Andrej Karpathy 相似的观点。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提出了 AIOS-Agent 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将其与现今的操作系统(OS) -应用程序(App)生态系统进行了比较。下面展示了它们之间的类比关系。

  未来,大语言模型很有可能以这种全新形态融入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类将从移动互联网时代迈入智能时代,应用的载体也将由应用程序逐渐转变为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体。

上一篇:Uniapp软件库全新带勋章功能(包含前后端源码)


下一篇:连接HiveMQ代理器实现MQTT协议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