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代码开发:CIO如何应对业务的十倍速变化

      CIO们发现现实还是那样的骨感,业务部门的需求常常提不准,等我做出来以后还在变化,这是所有CIO碰到的问题,作为合作的服务商来说也是更加痛苦,怎么办?我们如何应对业务的变化,需求提不准是常态,业务部门没法把需求描述清楚也是常态,怎么办?

无代码开发:CIO如何应对业务的十倍速变化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当你的开发效率提升100倍的时候,软件项目想失败都难。也就是说当业务部门需求提不准确的时候怎么办?云表可以先快速的做一个给业务部门去用。当软件出来后,他们的真实需求马上就浮现出来了,这里不好用,那里不好用,就可以帮业务部门修改,多次迭代,多次试错,直到相对的稳态。

需求提不出来是正常的,因为他没有画面感,想象不出来。许多需求实际上一个直觉。如果可以拿着云表这样的平台,现场给你画表格把你界面画出来,他的需求慢慢就提准确了。

如何实现这一点呢?一是用中文方式定义业务逻辑,二是搭积木一样开发软件。

用中文方式定义业务逻辑

如何让开发变得足够快?前面讲了是云表是软件界的3D打印机,我们是怎么做到的?

无代码开发:CIO如何应对业务的十倍速变化

       云表很像Excle或者很像WPS?云表平台团队本身就是从WPS出来的,只是觉得光开发一个电子表格不过瘾,一定要让他变成一个业务操作系统,变成一个无代码开发工具让他可以生成软件。用户只要画表格把软件界面画出来就可以了,云表也支持Excle的所有功能,把界面画出来以后,这些数据下定义后台的数据库字段全部自动生成,数据模型全部自动建立,能支持所有能想到的数据库。

无代码开发:CIO如何应对业务的十倍速变化

       前面是把界面画出来,数据模型界定好了以后,现在就是用中文的方式来描述你的业务。但是这些逻辑很简单,比如说我输入单价、数量、金额怎么计算?写一个值变化事件。当金额发生变化的时候写一个公式,然后金额/数量=单价,当单价发生变化的时候,想算金额怎么办?同样写一个公式,数量X单价=金额,中文的方式编程。已经帮您把框架弄好了,你只要填空就行。这样还有另外一个好处,你的程序员走了以后你不用怕,你随便找一个人读这段文字都能把业务读明白,如果是代码,那就太灵活了,很不好维护。

可以看到世面有一些开发平台,大部分都是画画表格,走走流程,做一下数据统计,你让他做一个WMS,搞不定,WMS涉及到复杂的分配货位,捡货策略优化等,这些东西太复杂了,他也搞不定。

无代码开发:CIO如何应对业务的十倍速变化

       但是云表可以。前面是填表公式,你可以认为你的前端的脚本。后面是业务公式,在服务器端执行服务逻辑的。比如说我保存一个入库单,经过审核以后要更新数量,同时创建一个应付款单,这些都是业务逻辑,通过这个中文的方式描述出来。比如说我要更新某一个库存表,更新哪一条记录,通过上边的匹配条件,根据仓库名称和上面的编号找到那条记录,把他的数量增加,显然数量加上本次入库数量再写回去就OK了。

搭积木式开发软件

       云表在怎么通过简单的方式实现绝大部分的应用场景呢?是因为我们已经抽象出来了三大法宝,就像乐高积木一样,一样抽象出来了最几个重要的接口,这个接口是跟业务无关的。但是你可以拼装出无数种场景的业务,就是说乐高你任何形状都可以拼出来的,只不过不像艺术家画出来那么平滑,但是确实可以解决问题。

无代码开发:CIO如何应对业务的十倍速变化


上一篇:国内CIO的四个层次


下一篇:input获取永久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