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布隆过滤器?

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下文简称BF)由Burton Howard Bloom在1970年提出,是一种空间效率高概率型数据结构。它专门用来检测集合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元素。

它实际上是一个很长的二进制向量和一系列随机映射函数。

布隆过滤器的原理是,当一个元素被加入集合时,通过K个散列函数将这个元素映射成一个位数组中的K个点,把它们置为1。检索时,我们只要看看这些点是不是都是1就(大约)知道集合中有没有它了:如果这些点有任何一个0,则被检元素一定不在;如果都是1,则被检元素很可能在。这就是布隆过滤器的基本思想。

BF是由一个长度为m比特位数组(bit array)与k个哈希函数(hash function)组成的数据结构。位数组均初始化为0,所有哈希函数都可以分别把输入数据尽量均匀地散列。

当要插入一个元素时,将其数据分别输入k个哈希函数,产生k个哈希值。以哈希值作为位数组中的下标,将所有k个对应的比特置为1。

当要查询(即判断是否存在)一个元素时,同样将其数据输入哈希函数,然后检查对应的k个比特。如果有任意一个比特为0,表明该元素一定不在集合中。如果所有比特均为1,表明该集合有(较大的)可能性在集合中。为什么不是一定在集合中呢?因为一个比特被置为1有可能会受到其他元素的影响(hash碰撞),这就是所谓“假阳性”(false positive)。相对地,“假阴性”(false negative)在BF中是绝不会出现的。

下图示出一个m=18, k=3的BF示例。集合中的x、y、z三个元素通过3个不同的哈希函数散列到位数组中。当查询元素w时,因为有一个比特为0,因此w不在该集合中。

优点

  1. 不需要存储数据本身,只用比特表示,因此空间占用相对于传统方式有巨大的优势,并且能够保密数据;
  2. 时间效率也较高,插入和查询的时间复杂度均为什么是布隆过滤器?, 所以他的时间复杂度实际是什么是布隆过滤器?
  3. 哈希函数之间相互独立,可以在硬件指令层面并行计算。

缺点

  1. 存在假阳性的概率,不适用于任何要求100%准确率的情境;
  2. 只能插入和查询元素,不能删除元素,这与产生假阳性的原因是相同的。我们可以简单地想到通过计数(即将一个比特扩展为计数值)来记录元素数,但仍然无法保证删除的元素一定在集合中。
上一篇:opencv中的基本拼接


下一篇:Android入门教程!Android开发岗还不会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