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十一年,切换赛道

工作十一年,切换赛道


前言


在过去一个月,我闹了一次辞职,这是今年第二次提辞职,但经过和领导议谈,最终还是留了下来。



一 四月底的辞职信


郭总,胜总,


经慎重考虑,我决定辞职。


1月份提离职时,承蒙挽留和关照,重新定位,春节后尝试做存储持续运营TAM(技术服务经理)方面的工作。深感荣幸!


如今两个月过去,对TAM角色和工作有了比较深的了解,也窥视到其中的限制,一方面是TAM联合工作组组织上的限制——TAM任命主推原厂人力;另一方面是我个人能力上的限制——存储根底薄弱和缺存储项目经验。受限于这两者因素,我难以参与到项目中去。


前一段时间胜总找我提及经营分析方面的工作,这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我觉得可以尝试,但非我所擅长。到于纯服务套件开发和服务报价类的工作,属于业务事务型,远离了技术和项目,不符合我的职业发展路径。均需慎重考虑。


在进入华为之前,我有六年多的时间,从事Linux/Windows系统管理和虚拟化运维。走的是纯技术路线。


我自2017年5月下旬入职郭总、略总部门以来,至今已近四年,主要从事云服务套件开发和云项目交付支撑两方面的工作,其中2018-2020年这三年间,每年有超过七个月时间身处项目一线做赋能和交付支撑。这是一段对我影响深远的奋斗岁月,极大地提高了我的云计算相关技术能力和交付服务能力,同时,也让我对大型项目流程管理和交付运作有深入的参与和理解。我之幸也!


如今,随着部门环境的变化,也由于个人生活的变化,项目交付支撑的工作难以长久,需要作出一些改变。从项目生命周期来看,交付实施向前是技术架构、解决方案,向后是技术运维、平台运营。向前、向后,我认为都可以尝试。我是希望在保持云技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寻求持续发展和突破,最终能达到技术/产品架构的层面。


在本部门外包/租赁员工在部门工作中的参与度比较高,私底下同事们一致认为在工作中能获得很大的成就感;领导们一视同仁的态度和部门宽容的环境,也让我们有很大的集体荣誉感。在华为的四年,我个人收获了很多的成长和欢愉!但外包/租赁毕竟还是存在一些限制,缺少一些张驰的空间。窃以为对于年轻的外包/租赁同事,这是一个值得持续成长和贡献的平台;我年纪偏大了,出于长远的考虑,想出去寻找适合的归属平台。


1月份我洽谈的那家公司提供给我的是云解决方案类的工作岗位。上次推辞之后,那边的领导仍希望我过去入职。十天前他出差到深圳,约见了一回;席间我对其公司业务有更多的了解,其提供的岗位符合我的预期,值得尝试。经慎重考虑,我决定入职到那边去。


二次提离职,有负寄望,深感惭愧!深感抱歉!请多包涵!


拟计划5月21日完成离职,望批准。谢谢!



二 第一次提辞职


去年4月份,由于部门变动,我在由外包转租赁的过程中,一度有要跳槽的想法,投了一些简历,但都是石沉大海,便不作多想,安定下来认认真真地工作。到了年末,工作任务繁重,天天加班,简直到了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的程度;出于个人生活平衡和职业发展的考虑,心里再次生出跳槽念想。


12月下旬,我心血来潮,在拉勾APP用半年前刷新的简历一口气投了四五个招聘岗位。有一个岗位是腾讯合作伙伴HY公司发布的售前“云计算解决方案架构师”,当天下午HR便电话联系我进行初步交流,随后两天,我先后通过了技术总监的电话面试和董事长兼CEO的视频面试(腾讯会议),面试过程都很愉快,彼此感觉投缘。HY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一带,距离我所在的项目现场不太远,接下来经HR联系安排,我去其公司总部会见领导以及面谈薪资。


12月29日下午我以元旦去外地要提前做“新冠核酸检测”为由,溜出客户现场去外面做核酸检测,并去HY公司总部会见了CEO、技术总监,以及行政总监,三个人都面善亲切,他们以及办公室氛围,给我的感觉是活泼和睦,这对我有很大吸引力。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是转岗、缺售前经验,行政总监压我的薪资期望,谈论的结果是按我在华为租赁的工资水平来给。这份工作出差时间少,没有固定的月末加班,且出差补贴比华为租赁低,按年收入来算,至少下降3万元——不过,“少出差”本也是我想换工作的一个诉求,能够接受。


元旦假期后,正式拿到HY公司的Offer。当时我仍然身处项目中,通过电话和我的华为组长(L5)胜总表达了要离职的意向,在他这个层面,我要离职的决心是很坚决的——他没有处理员工离职的经验,说服不了我留下来。


1月中旬我离开项目,由北京返回深圳本部,第二天下午,部门主管(L4)郭总和组长胜总一起约我喝咖啡。郭总是我很敬重的领导,他首先肯定了我过往的成绩,并表明要给我争取升职加薪,他高屋建瓴地帮我分析比较留在华为与去别处发展的优劣,最触动我的一句话是“你在华为沉淀了三年半,现在正是要开始独挡一面、承担更大责任的时候”;鉴于我不喜欢做部门内部“专业服务开发”的工作,郭总提供让我去做存储运营的机会——当时多个部门刚联合成立了一个存储持续运营业务组,郭总需要提供人力资源——并且就我不想再长期出差外地的意愿,承诺两年内只让我承接广东省内的项目。


考虑到过年跳槽的种种风险和问题——年后到对方公司就业的存在不确性(毕竟还是疫情风险期);从售后往售前跳没有回头路;年前离职年终奖全无;难得跳槽却连个长假旅行都没有——再综合郭总的意见,我最终决定留下来。


工作十一年,切换赛道

▲华为基地H区一角


三 遭遇职业瓶颈


话说去年我以TD(技术经理)的身份主导Z银行(简称Z行)N数据中心云平台的交付,上半年主要是需求澄清和详细设计,受新冠疫情和设备采购延后的影响,云平台实施被一拖再拖、直到10月初才开始,但项目目标的延后时间很有限,以至于项目实施之始团队就要拼人力和时间去赶进度(这期间还有很多受阻)。


从去年10月初至今年1月中旬,我每天处理四面八方袭来的技术问题和非技术问题,高度紧张、高度忙碌,压力大如泰山压顶;前面40天,总体每天上班16-18个小时;后面60天,总体每天上班14-16个小时,我的工作承受力和战斗力都被极大限度的拉长,心力和精力也被极大的消耗;在无数的左冲右突之后,最终带领团队达成任务,获得各方好评。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段高光时刻。


但与此同时,我内心对项目交付这份工作心生厌倦,原因有二:一是源自于项目现场超负荷的身心疲惫,二是源于对技术交付的重复。我是总部机关的人员,去地区部一线做项目支撑,理论上每个项目,只支撑一到两个月,主要是做IAAS层云平台交付阶段的规划设计和爬坡期实施,其他环节参与不多,比较局限。交付这条路,经过三年多的艰难跋涉,我参与了大大小小九个项目,很明显的一个感受就由原先的螺旋上升进入到水平转圈的状态。


过去三年,Z行云平台建设是一个项目集,四个大规模的项目在依次开展,每个子项目我都参与,参与度高,对业务架构很熟悉,和项目经理以及客户负责人的关系也很好,因此去年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才有机会以TD的身份主导项目——常规来说,机关的租赁人员是没法出任项目TD的,我此前在项目中最高职位也只是代理TD。


但是,接下来,我再去支撑别的项目的话,做TD的机会是微乎其微。也就是说,Z行项目是我到一线能做到的最高位的事了。这其实意味着我的工作正式触及天花板。


另一方面,去年组织结构调整时,我被调进“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小组,去年下半年,组长就一直希望我从Z行项目组出来,回到本部做存储专业服务开发的工作——这项工作我是有抵触情绪的,因为它已经偏离了技术和项目,与我的职业追求不一致——我乐于呆在项目里,很大程度也是为了逃避小组内部的工作。


但是,Z行项目结束后,我还是得回到内部,接受组长派给我的存储专业服务开发的工作。如无特殊情况,我将不再奔赴一线做云平台项目交付。这其实意味着我的职业发展道路将被堵住。


第一次提离职时,在和领导的谈论中,领导让我去做存储运营TAM(技术服务经理),实际上是帮我找到一条出路,也是找到一个上升的空间。春节后我介入存储运营业务,定位是TAM储备人员。那时我是一心要构建这个岗位的能力,期望能领到一个广州的银行存储项目,然后在广州呆上一年半载——广州出差有补贴,每天200元,因工或因私回深圳很方便。


3月中下旬我出差上海,向试点银行项目的TAM学习运营流程和打法。4月份我一直在深圳本部待命,虽然领导先后力荐我去做广州招商银行存储项目的TAM和深圳平安银行存储项目的TAM,但上层组织却始终坚持要用原厂员工,没有给我机会。


看清租赁身份限制的我,慢慢心淡,其时大部门组织结构也正面临大调整,我对于未来的工作去向感到迷茫。4月下旬,在HY公司CEO约见的触动下,我再次倾向跳出华为,于是第二次提出辞职。



四 关于转售前的考虑


在奔35岁的年纪,遭遇职业瓶颈,内心的焦虑与日俱增,我急需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金融项目组领导希望我转到金融部去做一线TD,我没有接受。过去四年,我转辗各地支撑云项目,遇到过很多云TD和网络TD(包括各位评审和兄弟项目中的TD)。在华为的交付体系中,TD总体上是技术综合能力、业务综合能力和服务综合能力最强的人,同时也是一线担责最多,受苦受累受骂最多的人。我很敬佩这一类人,以他们为榜样加强自己的能力发展,并在Z行项目中,有机会获得TD角色、从事TD工作。但若真让我长期呆在项目一线做TD,我是不乐意的。


平心而论,在华为做项目技术交付,更侧重服务能力,技术能力总体是停留在产品层面难以深入。项目中的技术难题主要是由二、三线的研发来兜底。从这个角度来讲,在华为长时间做技术交付人的,必须要尽早转型或跳槽,不然会面临两种困境:在华为内部会被后浪挤压,在华外部会找不到匹配的技术岗位。


35岁是各行各业,尤其是IT行业个体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华为TD群体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2至35岁间(工作10年左右),处在这个年龄段尾声的TD们都在寻求机会退离一线,转岗到解决方案和咨询架构相关部门。年近35岁的我,自然不想再往TD岗位里跳。我也希望自己能去承担解决方案和技术架构类的工作,尽快到达一个更高更宏观的层面去看待和处理问题。但在华为内部,我找不到转型的路径,于是我向外看。


对我而言,跳出华为理想的路径是,去一家采用华为云的甲方公司做技术架构师。但很遗憾没有找到这样机会。所前面所言,年初时我获得的是一个腾讯云合作伙伴HY公司售前解决方案架构师的工作机会——尽管名号有些虚高,实际岗位只是一个解决方案工程师。顺便说一下,HY公司有一处吸引我的地方是,其深圳代表处刚有独立的办公室,各部成员共计才20几号人,正在扩展中,这个时候我进入很容易发展成为中层领导,后期福利可能很大。


1月初拿到offer时,我的内心出现很多的不安:由售后交付转售前架构,而且还是换一家公司,产品技术和工作环境都有变化,跨度那么大,我能胜任么?要是转型不成功,我的退路在哪里?



工作十一年,切换赛道

▲华为基地H区饭堂



五 再次决定留下来


四月下旬我向胜总表达辞职意愿时,他希望我留下,说郭总下面没有合适我的岗位,可以在(L3)周总层面内部调整;郭总虽然两度拍着我的肩膀说要找时间和我细聊,但因重大会展支持和部门组织调整研讨,他焦头烂额无暇顾及我。


那段时间,我的内心充满矛盾,白天呆在办公室时,我会觉得留下来也未尝不可,晚上回到宿舍后,我会觉得还是跳槽才能解决我当前的困境。说到底,我对本部门的人事,无不满之处,我只是试途通过跳槽寻求更好的发展道路,但HY公司的吸引人不够强(如果是腾讯公司,我毫不犹豫就跳了)。我是个重承诺的人,我过早的承诺6月1日入职HY公司,这是四月底我最终发出前文所述辞职信的牵引力之一。


五月初,我请了3天假,连同五一假期一共9天,参加一个户外旅行团,从青海西宁出发向北走,来了一趟中巴车式的“纵穿大西北”,扩展了我的西北旅游版图。按我的设想,5月21日离职后,花9天时间,从西宁出发坐火车向南走,沿途各站游玩一直到*拉萨。这样的话,这个五月将成为我换工作的GAP旅游期。这是我提离职的另一个牵引力。


5月10日长假结束,回到华为基地上班,当天下午郭总便找我谈话。我们绕着H区走了两圈,郭总用他那高超的口才把我说得没有离职的余地,他的讲话可总结为一个知会、一个共情,一个机会,和一个发问。


知会。四月上旬,胜总和郭总帮我提的职级调整申请获批了,调高两个小级别,基本工资增加2500元,绩效工资基数增加1000元(按绩效B来算的话,绩效工资增加750元每月)。——如此一来,不用算上出差补助,我的年收终于突破税前30万元。


共情。每个小组的调职调薪名额就一两个人,我占了一个名额,并且是双调整,这是郭总帮我努力争取的结果。郭总这样说,“我们在向上级申报时,说你多么优秀,做出了多大的业绩,大力帮你争取到升职加薪……这个力度不小了,你却要调头走人,让我的脸往哪搁……兄弟,做人要讲感情的,一起工作那么长时间,我待你也不差,你这样做不道义”。


机会。“你想要的工作,我也可以帮你找,内部平台那么大,有足够的空间让你去发展”。郭总说到由于大部门组织调整,原先EGB里的集成服务合并到我部,归到略总(与郭总平级,我在华为四年由于组织调整,有两年是归波总管,有两年是归略总管)下面。这一块业务做的是云解决方案,偏售前,可全国到处出差,短期出差非长期,我要是感兴趣,他就让我去做。


发问。“你要是去创业,我不拦你。你去那家公司,能接触多大的项目?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你在华为能力这么强,阿里腾讯那边我都可以帮你介绍……你要想清楚,你想要的是什么?”


薪水给到位,工作给到位,感情给到位,郭总话到这个份上,我还能坚决说辞职?应该说,除了租赁身份这个矛盾点,其他的矛盾在郭总的把控下都可化解。在随后的两天,我想了很多,这期间,胜总又找我长聊一次,说到我闹离职一事已经惊动高层,对郭总造成很大的影响,毕竟我刚占了一个升职加薪的机会。我留下来的话,对大家都好。


思来想去之后,我发现,留有留的发展机会与风险,去有去的发展机会与风险,都是不定的,种种考虑都有杞人忧天之嫌。我干脆只考虑我当前生活中的主要矛盾——缺钱,那结果就很明了了。留下来每年可多赚5.6万(算上固定的月末周六加班费,不算出差补贴)。我选择留下来!


第三天,我请郭总喝咖啡(结果是他请我),该认错的认错,该保证的保证,表明自己的态度:留下来好好干。郭总大心胸很开阔,说这一页就此翻过。


闹离职一事,就此尘埃落定。我通过激烈的方式,争取到了自己期望的工作,实现赛道切换。



六 五月,太阳当头照


这个五月,太阳当头照,几乎无雨,是深圳史上少有的特别严热的一个五月。


第二次提离职到最终决定留下来,我的内心经历了特别焦灼的一段心境,如同太阳在心头照耀。


五月中下旬,我的工作内容在郭总的授意下,调整为略总下面IT集成模块里的政务云解决方案集成和拓展;不久后,出于工作管理的需求,我的组织关系由郭总-胜总,转到略总下面的平总处。就这个被“过继”的行为,我衷心感谢郭总,他是真心关注我的价值,关注我的个人发展。


由于以前有跟过略总,也和平总打过交道,而且工位不变,我的关系切换并不对我造成环境适应和人际关系上的影响,唯一的影响是,我近期需要加更多的班以尽快熟悉、处理新的工作内容。


新的工作内容,分为方案集成和售前拓展两方面。当前我的切入点的是方案集成,根据项目或领域需要,通过价值链路合作引入的方面,将外界到应用层产品集成到华为云上。这个过程需要跟多个部门的接口人、还有地区部各业务代表做大量的沟通和讨论。相比技术交付,更多的是与人打交道。至于售前拓展,就是到项目中去,协助一线架构师给客户介绍方案,这个工作内容在下年半会有需求。


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新的工作的内容跟我憧憬的不大一样,这个政务云解决方案是偏向应用层专题库的集成方案,跟我在华为云项接触的售前架构师做的解决方案不一样,前者侧重从行业角度做方案,后都侧重从产品角度做方案。但接触下来,符合我的兴趣,应可以作为我日后深耕的领域。


不管怎么样,随着新工作的开展,我的内心很快地便由之前待离职、放假游玩的心态,恢复到正常工作的心态。前路如何未可知,既然决定留下来了,就加油干吧。售前领域的基础知识,足够我花一到两年的时间去学习、实践和积累。在这个提升期,我不会再有跳槽的想法。


五年后,当我回忆起这个五月的辞职事件,以及最终的选择,不知道会作何感想。我希望我的内心是无悔。



SQ  2021年5月下旬-6月初



上一篇:纯靠网页简单实现表格信息的添加和删除


下一篇:n步自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