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play:none和visibility:hidden

display:nonevisibility:hidden的区别在哪儿?

“这个问题简单?”我心里头暗自得意,按耐住自己得意又紧张的小心脏,自信满满地说,“这两个声明都可以让元素隐藏,不同之处在于display:none隐藏后的元素不占据任何空间,而visibility:hidden隐藏的元素空间依旧存在。”

想在想想,自己实在是浮躁了点。这种程度的答案说明你在HTML/CSS方面的造诣只是了解这个层面,并不能让面试官眼前一亮。放眼整个中国,写页面的人何其多,像这种程度回答的人一定就像河里的沙子一样,一抓一大把。随便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像度娘,企鹅公司花费那么多人力和财力来校园是肯定来挑金子的,不起眼的沙子就让它随波逐流,流到大海暖化石去吧。

目前,我所知道的不同有三点(欢迎补充):

  1. 空间占据
  2. 回流与渲染
  3. 株连性

第一点,想必都知道;第二点我之前有提过,display:none隐藏产生reflow和repaint(回流与重绘),而visibility:hidden没有这个影响前端性能的问题;第三点估计是不少同行不知道的,就是“株连性”方面的差异。

所谓“株连性”,就是如果祖先元素遭遇某*,则其子子孙孙无一例外也要遭殃。我顿时想起了《地球反击战》或是《木乃伊之蝎子王》,一旦把母体搞跛了,小辈啊、下属啊什么的都瞬间烟消云散。display:none就是“株连性”明显的声明:一旦父节点元素应用了display:none,父节点及其子孙节点元素全部不可见,而且无论其子孙元素如何不屈地挣扎都无济于事。

在实际的web应用中,我们要经常实现一些显示隐藏的功能,由于display:none本身特性以及jQuery潜在的驱动,使得我们对display:none这种隐藏特性相当熟知。因此,久而久之会形成比较牢固的情感化认识,并无法避免地将这种认识迁移到其他类似表现属性(eg. visibility)的认识上,再加上一些常规经验……

举例来说吧,通常情况下,我们给一个父元素应用visibility:hidden,则其子孙后代也都会全部不可见。于是,我们就会有类似的认识迁移:应用了visibility:hidden声明下的子孙元素如何不屈地挣扎都摆脱不了不可见被抹杀的命运。而实际上却存在隐藏“失效”的情况。

何时隐藏“失效”?很简单,如果子孙元素应用了visibility:visible,那么这个子孙元素又会刘谦般地显现出来。

上一篇:深入理解 JavaScript 事件循环(一)— event loop


下一篇:android ksoap2调用.net Webservice 方法总结